贞观十年(636年),松赞干布派专使去长安请婚,最初,唐太宗并没有答应。而使者因怕受到松赞干布的责备,于是就扯谎,说是唐朝已经与跟吐蕃交恶的吐谷浑和亲了,所以拒绝唐蕃和亲。松赞干布大怒,率领军队消灭了吐谷浑。
消灭吐谷浑后,松赞干布亲率二十万大军长驱松州城下,称“公主不至,我且深入”(《新唐书》记载)。唐都督韩咸出战,大败。唐太宗派出五路人马五万步骑兵,命吏部尚书统军,左将军牛进达率一万步骑兵最先抵达松州,夜袭蕃军,“斩级千余首”(《旧唐书》记载)。双方经过几次激烈的会战,吐蕃军大败。
松赞干布返藏后再次遣使臣禄东赞带上更加贵重的礼物去长安请婚。松州之战虽唐军击退了吐蕃军队,但是唐太宗也见识到了吐蕃的力量,他决定安抚吐蕃,欲将堂兄江夏王李道宗之女文成公主嫁予松赞干布,不料,天竺、大食、仲格萨尔以及霍尔王等国也同时派了使者请婚,他们均希望能迎回贤惠的文成公主做自己国王的妃子。为之,唐太宗李世民非常为难。为了公平合理,他安排了“六试婚使”。
第一试:线穿九曲天珠。比赛开始后,由于吐蕃以外的使臣们有势力,所以他们抢先取去,但是绞尽脑汁后都失败了。聪慧的噶尔·东赞坐在一棵大树下想主意,偶而发现一只大蚂蚁,于是他灵机一动,将细丝线系在蚂蚁的腰上,把蚂蚁放在一端,另一端抹上蜂蜜,蚂蚁闻到蜂蜜的香味,再借助噶尔·东赞吹气的力量,带着丝线,顺着弯曲的小孔,缓缓地从另一边爬了出来,细丝连线,也从九曲天珠中穿过了。
第二试:辨认动物母子关系。比赛开始,各位婚使轮流辨认,有的按毛色区分,有的照老幼搭配,有的则以高矮相比,然而都弄错了。最后轮到噶尔·东赞,他把所有的母马和马驹分开关着,一天之中,只给马驹投料,不给水喝。次日,当马驹被放回马群之中,它们口喝难忍,很快找到各自的母亲吃奶,由此便轻而易举地辨认出它们的母子关系。紧接着,唐太宗李世民又出题,让他们指认百只雏鸡与百只母鸡的母子关系。这件事又把其他婚使难住了,谁也指认不清。噶尔·东赞便把鸡全部赶到广场上,撒了很多食料,母鸡一见吃食,就“咯咯咯”地叫唤小鸡来吃。大多数小鸡跑到自己妈妈的颈下啄食去了,但仍有一些顽皮的小鸡不听呼唤,各自东奔西跑地去抢食,于是噶尔·东赞学起鹞鹰的叫声,雏鸡听见,信以为真,急忙钻到各自母亲的翅膀下藏起来,母鸡与雏鸡的关系就被确认出来。
第三试:一日喝百酒吃百肉。规定百名求婚使者一日内喝完一百坛酒,吃完一百只羊,还要把羊皮揉好。比赛开始,别的使者给每个随从一坛酒,一只羊,让他们各自完成任务,他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但肉还没吃完,人已酩酊大醉,哪里还顾得上揉皮子。噶尔·东赞则让跟从的一百名骑士杀了羊,然后围成个圆圈,一边转着小口小口地咂酒,一边小块小块地吃肉,还一边揉皮子,边吃边喝边干边消化,不到一天的功夫,吐蕃的使臣们就把酒喝完了,肉吃净了,皮子也搓揉好了。
第四试:辨识松木根梢。交给使臣们松木一百段,让分辨其根和梢。噶尔·东赞遂令人将木头全部运到河边,投入水中。木头根部略重沉入水中,而树梢那边较轻却浮在水面,很快分出根梢。
第五试:夜晚出入皇宫不迷路(也有说是辨认京师万祥门内的门)。一天晚上,宫中突然擂响大鼓,皇帝传召各路使者赴宫中商量事情。噶尔·东赞想到初来长安,路途不熟,为不致迷路,就在关键路段作了标记。到了皇宫以后,李世民又叫他们各自回去,但没有人带路,看谁不走错路能回到自己的住处。结果,噶尔·东赞凭着自己事先做好的记号,再次取得了胜利。
第六试:辨认公主。这天唐太宗李世民及诸部大臣来到殿前亲自主试。但见衣著华丽、相貌仿佛的500名宫女,分左右两队依次从宫中排开,宛如500天仙从空中飘来,轻盈、潇洒、俊美,看的人眼花缭乱。其他使者都没了主意,不知道哪位才是文成公主,惟独噶尔·东赞因为事先得到了曾经服侍过公主的汉族老大娘的指教,知道了她的容貌身体特征:体态娟丽窈窕,肤色白皙,双眸炯炯有神,性格坚毅而温柔,右颊有骰子点纹,左颊有一莲花纹,额间有黄丹圆圈,牙齿洁白细密,口生青莲馨味,颈部有一个痣。噶尔·东赞反复辨认,最后终于在左排第6位认出了公主。
经过一番智斗,吐蕃使臣获胜。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松赞干布24岁,唐朝派江夏王、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吐蕃,一段姻缘,传为千古佳话。
文成公主入蕃和亲,实现唐蕃会盟,光耀史册,也使得松州成为唐蕃和亲的“联姻城”,成为汉藏联姻的桥梁,留下了千古传颂的佳话。
小文
亲们,这下你们知道为什么在我们松潘县会有“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雕塑了吧。该塑像可是我们松潘的标志哦,它形象地再现了一千多年前在这里发生的唐蕃松州之战及文成公主入蕃和亲历史事件,更是演绎着藏汉民族团结的不朽诗魂。
主 编:羊文斌
编 辑:funfei
收集整理:泽让闼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